找到相关内容81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札记(4)

    大仁、大智、大勇的风范,为众着想的慈悲心胸和博爱精神,否则是很难做到的。而须菩提尊者既具耆年宿德,又能善观法空,被众推尊为长老,作这次法会的当机众,良有所以也。  鉴赏  好一个聪明伶俐的须菩提,已于...善识佛意的机灵禀赋,故能于此为众着想而请佛详细解说。“愿乐欲闻”说明尊者如饥似渴的希求闻法的心情,便为与会同人及未来众生予以深刻的启发和回味。  引典  此中当机的作用,一是引众同闻谛听,二是请佛重宣详说...

    金刚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465510.html
  • 郑振煌教授弘法记

    有道理,这个就是大乘菩萨。  大乘菩萨道常做这种不请自来的事,常常主动的、积极的为社会为众生来着想,因此它会解决问题,不断地在成长发展,这样子的人生才有价值。罗斯福总统,他家遭窃,他并不抱怨,他感到很...

    陈秋燕 笔录 黄严瑞校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765773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 小妄语: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;是说非,非说是;乃至知而不言,不知而言,皆属妄语。  方便妄语:即善意的欺骗,为别人利益着想,或不想麻烦别人而说的妄语,即方便妄语。  不饮酒:虽然明指为酒,但凡能刺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
  • 弥勒法门——“真实大方便门”

    不过的,有了这一个,大家就只管好好修行,不要怀疑了,肯定能成就,对于佛我们一定要有坚定智慧的信心。可能你现在不理解,等离开肉体或者做恶梦的时候就明白了:“这师父还真是为我门着想,实实在在为大家负责,真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666398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考证

    不好随便去比较批评的。照此看来,望月对《起信》思想的那种研究,也无学术依据和价值,只是一种凭空独断而已。我(林屋)与望月无一面之缘,毫无个人恩怨,不过为学术着想,要把《起信》成立的问题弄清,所以主张须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266700.html
  •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(365则)

    的障碍就越多;我们跟众生结的善缘越多,修行就越顺利。  185、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,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要求自己。  186、不为他人着想,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。  187、不管是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267681.html
  • 生命与未来(2)

    就是“生命”--一条真实的路。是多少年来,我们一直迷失“轨道”的路。想一想,多年来,我们一直在什么地方“行走”,难道是“路漫漫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吗?这未免太不负责任了。路上的人,一直很苦很苦。试着想不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767759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即使不为某种利益着想,也会习惯性地在言谈举止中做出夸大或缩小的不实行为。但弘一大师却在这种日常生活的小节中,丝毫不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。有一件在我们俗家人看来并不为过的小事,足以说明弘一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那山那寺那僧(再访狮子岭兜率寺纪实)

    ,我想他可能也是等着想见大师。一位小沙弥从旁边跑过,看见我们,便对我们说:师父不在。问他师父去了哪儿,回答说师父下山治病去了,问他师父什么时候回来,回答说不知道。小沙弥说完就跑开了,我只好站起身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667995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一切友情众生着想的同情心,是不杀生的第一条理由。  佛教认为生命有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牲、地狱、饿鬼六道轮回。每个生命根据他所造恶业、所修福业的不同,而在六道间不断来回。因此,生命彼此之间,互为父母,互为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